您当前的位置:理论政策
引导非公经济参与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公益事业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3-9-16 18:05:36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非公经济得到健康持续发展,非公经济人士队伍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各种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我国公益服务长期以来主要由政府主办,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造成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人民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如何改革中国公益服务供给的现有模式,是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重要挑战之一。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要求统战部门要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和思想的教育,引导非公经济积极投身社会,参与公益活动,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非公经济、公益事业,统一战线、引导发展。
    一、中国公益服务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扩大购买服务,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推进公平准入,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事业领域。这些指导方针为中国借鉴国际经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构建公益服务新格局指明了发展方向。
    在中国,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主要是通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的方式(中国的社会组织相当于国外的非营利组织)。自1998年国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2004年颁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5万多个,其中社团24万多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组织21万多个,基金会2500个左右。但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组织规模小、组织能力弱、社会贡献少,与国外公益服务领域的非营利组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例如,美国非营利组织总量已经超过160万家。特别是在医疗、高等教育、社会福利等领域,非营利组织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高。美国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医疗、高等教育、社会福利等公益服务甚至占到了半壁江山。美国本科综合排名前20的大学,全都是私立非营利性大学,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更是遍布美国各个角落,成为美国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主力军。而在中国,医疗、高等教育、社会福利服务仍主要依靠政府举办事业单位的方式直接提供。
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抽样调查,2002年中国社会组织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为0.38%,不仅低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7.4%,而且也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9%。如果中国的社会组织提供的就业岗位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社会组织还能增加上千万的就业机会。
    中国的公益事业有其发展的滞后性,本身不仅因为发展基础薄弱,还因为发展模式过于单一,大部分有政府主导,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在效率和质量上有待提高,而在公益事业的发展上西方国家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新公共管理的革命,其特征之一在于通过民营化或契约外包等方式,发挥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优势,提高公益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强化政府在提供基本公益服务方面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的角色也从传统的直接提供者,转向公益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治理者。
从西方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来看,我国公益事业发展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模式,发挥非公经济等社会力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事业的建设上来,提高公益事业发展效率与质量,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模式的转换,为公益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当前影响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资金问题。2009年中国慈善捐款额为509亿元,占当年30多万亿GDP的0.17%;比较一下,美国2008年的捐款为3000亿美元,占当年14万亿美元GDP的2%左右。资金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组织面临的最大困难。很多社会组织既难以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也难以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融资也非常困难。据统计,中国社会组织9.8%的资金来源于公共部门,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34.1%。一些欧洲国家非营利组织来源于公共部门的资金比例甚至高达70%。另外,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或个人只有向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捐赠才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而向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捐赠则不属于公益性捐赠,不能享受税收优惠。这些政策不仅影响了社会组织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社会公益事业的融资问题,使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资金不足。
    二是组织管理机制问题。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监管的机制。中国社会组织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社会公信度不足,少数社会组织的不当行为影响到社会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理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社会监督作用远未发挥;另一方面政府重登记,轻监管,影响了社会组织公信度的建设。例如2011年6月中国慈善捐款为50.2亿元,但受郭美美和卢美美事件影响,7月份捐款额下降近50%,8月份下降幅度更是达到86%。11月初,河南宋庆龄基金会被爆出花巨资修建高28米巨型宋庆龄石刻,引起了人民的热议。种种事件的曝光,大大影响了慈善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慈善组织急需加强管理建设,改善慈善事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三是人才问题。 工作强度大,软硬性支持弱,阻碍了优秀人才的引入。公益事业人才从业环境可以分为软硬两方面,从硬性方面看,公益事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但是在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则非常薄弱,尤其随着资历的增加,可期望的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的上升空间非常小。软性方面,公益事业的价值认同和工作氛围良好,外部培训交流较多,机构内对人员缺少职业引导和职业发展的规划,软性支持不够系统,尚不能落到实处。并且在现行政策下,社会组织在户口、档案管理、职称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缺乏配套的扶持政策,其结果是社会组织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这也是当前中国的公益事业社会组织规模小、能力弱、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引导
  为了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统一战线要发挥大团结大联合的优势,在非公企业中开展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提高非公经济人士觉悟性,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工作中做好非公经济人士思想工作。另外统战部门应该联合工商联发挥桥梁的作用,积极协调各部门,作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纽带,协调各方从多个方面做好公益事业,发动社会力量为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统战部门要多做调研,结合实际为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切实可行的提案,完善我国公益事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制上为公益事业发展和企业投身公益做好保障。自《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条例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要求。特别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暂行”已经十多年了,应尽快修订完善。利用自身和社会联系紧密的优势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适当降低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准入门槛,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的双重管理体制。对于社会福利服务、卫生保健等关系社会福祉,同时又是新的就业增长点的重点行业,可以借鉴民办教育发展的经验,出台特别法。
    二是利用统战优势,发挥各阶层的作用,做好政策宣传。公益慈善理念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非公经济人士爱心、善心,将公益慈善教育作为思想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介绍慈善公益事业的光荣传统、发展历史、爱心人士和先进企业事迹等,使非公经济人士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通过网络、报刊、电视、手机等媒体,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介绍典型事例、感人事迹,激发非公企业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热情,扩大慈善公益事业的影响力。
    三是利用和社会力量联系紧密的优势,发挥好组织作用。特别是在非公企业中要发挥好党组织的领导和模范带头作用,完善内部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引导非公企业的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程序,鼓励有不同专业背景、热爱公益事业的非公经济人士担任社会组织的理事或监事,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与表彰。同时,培育志愿性的理事文化,加强对理事和监事的培训。另一方面,除加强对非公经济的监督管理外,还应鼓励建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和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大力发展独立第三方的评估机构等支持性、中介性的非营利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四、引导非公经济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
    (一)非公经济参与公益是我国公益事业发展新途径的一种探索,有利于我国公益事业发展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样化。非公经济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能够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有利于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道路。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有利于激发社会力量的活力,为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进而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非公经济参与公益有利于推动民生改善。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生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这种趋势如不加以重视和转变,很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大力加强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业的建设。非公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引导非公经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有利于快速、全面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发挥慈善公益事业在扶贫济困、社会救助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三)引导非公经济参与公益事业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后,如果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扭曲和公民道德滑坡,以博爱奉献为宗旨的慈善公益事业无疑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倡导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思想是发展的灵魂,我们要加强非公经济人士思想道德教育,坚定非公经济人士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使非公经济人士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通过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加各种捐助、救助活动,使非公经济人士思想受到感染,心灵受到净化,觉悟得到提升,增进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公益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彰显人性光辉、实现公平正义的阳光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已写入“十二五”规划,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热情参与和积极推动。当前,以民生发展为导向的“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号角已经吹响,统一战线是我国取得革命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统战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推动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