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合作共事
民主监督与民主党派的政策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13-10-11 9:08:02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一种基于合作、协商的政治制度,民主监督是这一政治制度当中最富于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民主监督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彼此之间非权力性的监督,是一种直接的、建设性的政治监督。这种监督是否可能、何以可能,都要建立在不同政党对相同政治问题和而不同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一、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中需要更多、更具建设性的参与和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正在全面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宏伟目标也在不断实现。成绩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但是,由于此前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许多复杂关系难以理顺,自然也就积压了不少结构性矛盾、老大难问题,其中不少现在已经变得尖锐化、表面化起来。为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全部工作重心都已转移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上来了,各民主党派也在予以积极的配合。而参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监督的性质。一般来讲,决策需要更多、更广泛、更实质性的参与。有参与就会有不同意见,有不同意见就需要细致的比较、分析,有细致的比较、分析问题才能理解得更清楚、把握得更准确。不同的政策意见相互砥砺,最终的决策就要由是非曲直本身而不是由一家之言、一己之利说了算。当前中国社会日趋分化,政策活动中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权利博弈日趋激烈,政治参与、政治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越来越不容忽视。

    我们经常讲,要努力促进人民群众的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一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与时俱进的,但也要看到,只有参与部分地或者是整体地达到了自身的目的,它才不大可能走向体制外,才不会失控。也就是说,只有有效的参与才可能是有序的参与。目前的情况是,在我们的体制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能够容纳更多参与、促成更多有效参与并使之政治参与有序化之前,民主党派拥有相对丰沛的政治资源和相对宽松的参与空间,因而应当也必须积极参与政策过程。

    政治参与、民主监督是历史和人民赋予民主党派的政治责任。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同盟军,作为良师诤友,一方面,民主党派问政要履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另一方面,民主党派更应在广泛的政策领域中积极强化民主监督,在自身独立调研并充分把握政策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过程中建设性的意见、批评甚至是反对,尽其可能地帮助执政党远离决策失误。不仅在中央层面,在各部门和地方层面,这些建设性的政策性的参与、监督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 、加强政策能力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政策就是做什么、不做什么,政策能力就是这样一种本领:能够主动发现和研究矛盾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能从实际出发判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且发起或者影响政策议程,倡导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能够说服人们为什么这样去做;能够持续关注政策执行过程、不断反思政策后果,并不断地修正政策主张,等等。民主党派的政策能力建设,就是紧密围绕的政策实践活动,从党的自身建设、本党与执政党及其他参政党、以及党与国家和政府关系等方面全方位、全角度地做出努力,切实提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更多、更集中的具有自身党派特色和建设性的政策意见、政治主张,充分体现自身的政党特质。

    第一,政党是民意的组织的体现,政党的自身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将民意转化为政策的过程。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先天就应具备意见表达和利益代表的作用和功能,它要积极研究、全面把握、准确反映自己所联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爱国者的权利和利益要求,要发出自己所代表的一部分人民群众的心声,要将这些要求、心声带到政党关系和决策议程中来。民主党派还应当主要结合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实践,在自身政策活动中发现精英、锻炼干部。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和政治录用功能实际上也是要围绕党员个体和各级组织如何从实政策活动、如何切实履职来展开。

    第二,民主党派加强自身政策能力建设,还是出于密切联系和全面影响自身社会基础的需要。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同样肩负着政治社会化的职能。在中国,这种职能主要是要把经过自己参与、监督而形成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转换为本党党员和所联系公众的政治自觉。政治社会化的前提是党派自身能够保持对所联系群众的吸引力。民主党派提升政策能力和水平,能够形成本党的政治品牌,能够架通自身与所联系群众之间双向、互动的向心型政治关系,从而有利于自身这一部分的政治任务。

    第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和谐的政党关系,也要借助于民主党派建设性的政策匡助。民主党派、共产党都在相同的宪法和政治制度框架内活动,两方面的存在和发展都依托相同的政治基础,是荣辱与共的关系。如果民主党派消极观望、萧规曹随,而不是以种种适宜的手段、途径帮助共产党实现科学领导、正确领导,又或者民主党派是因为没有这样一种政策能力而无法有效监督执政党和政府,结果就会导致决策的失误。那么不仅党和政府要负政治责任,民主党派也是如此。这样的政党关系、政治关系就会是一种为了同而求同的机械团结关系,很难是一种相得益彰的和而不同的团结关系,因而是经不起历史考验的。而在另一方面,如果脱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民主党派不是以襄助者的身份,反而以挑战者的身份参与政治,那么它就会因为远离了建设性而失去诚意和善意,同样不利于和谐政党关系的发展。

    所以,政策能力应当被民主党派看成是首要的政治能力。

    三、民主监督关键在于政策监督,在于民主党派政策能力的高下

中国各政党都需要积极加强政策能力建设,提高自身政策水平,目的都是为了推进改革和建设,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具体政策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不仅不会造成政治纷争和降低决策效率,反而会达成真正公认的共识,从而有益于团结、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益。在政治过程中,每个党派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政策主张、政策看法,本身就对执政党及其政治活动形成一种合理的外部约束,这种约束无论对于执政党本身,还是对于社会整体利益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和极为有益的。

不可以脱离具体的政策问题抽象地谈论政治监督问题。政治监督的对象是权力及其运行过程。权力主体的作为、不作为无非是要 对资源进行配置、对价值进行分配。简言之,政治监督就是对所有与人、财、事相关权力及其运作、行使的监督。由于这些权力总是贯穿在具体的事务发展过程中,政治监督也就必须相应地随时跟进、及时展开。理想的状态是,凡是在需要或者实有权力作为或不作为的地方和过程里面,都同时伴随着必要的政治上的监督。由此,政治监督的根基就在于政策领域,政治监督的关键就落实在政策问题上。脱离了政策监督,政治监督就成了空壳。

    民主监督是中国特色政治监督形式当中的一种。这种政治监督不同于人大权力监督,不借助国家权力分立抗衡的形式来实现,而是不同政党间就政策问题相互砥砺、彼此协商,必要时作出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建设性监督。相比较而言,这种建设性监督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正因为要求高、难度大,一旦较好地实现了这种监督,中国的民主政治自当展现出某种先天的比较优势。民主监督一方面给我国政治体制创新发展整体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也给我国各个民主党派的政策能力和政策水平提出高标准要求。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必须在改革完善政治体制使之更便利于政治监督、民主监督的同时,努力提升民主党派的政策能力。只有这两者相互促进、彼此借助,上述高标准、严要求的民主监督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否则,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将可能缺乏一只必要的、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支持力量。又或者是,即便体制创营造出了良好的适宜民主监督的氛围,也可能因为没有可以担当此责的合适的政党主体而停滞不前。鉴于长期以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职能履行相对薄弱的状况,民主党派尤其需要致力于党派成员、组织和党派整体的政策能力建设。

      四、协同努力,提升民主党派政策能力和民主监督水平。

 

 

 

 

 

 



民主党派从事民主监督要有实力。这个实力是党派建设、党派组织行为等多方面力量的有机整合。这其中,政策能力本身就是汇聚、整合、运用这一政治实力的一大轴心。无论是出于党派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执政党、政府以至国家、人民的利益,我们都必须努力创造条件,切实提升民主党派的政策能力。

先看外部条件。首先自然是要进一步推进人民民主政治发展,切实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的创新发展,特别是要注意加强相关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使得民主党派能够勇于监督,能够有效监督。相对于权力监督,民主监督对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倚赖更加严重。没有合理、确定的规范和惯例,就可能出现一切随领导人个性、领导风格和关注重点变化而转移的状况,民主监督也就变得“老虎啃天无从下口”,就会流于形式。其次,来自执政党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是民主党派政策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党和政府能够革新理念、开放领域、释出资源、主动配合、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民主党派切实强化自身政策能力建设的努力就会得到一个坚实的基础、现实的起点。

在外部条件基本具备或者正在逐步形成的同时,民主党派自身的努力无疑是最为关键的。最根本的,是要从源头抓起,把好入门关。一方面,党派整体要着眼于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切实需要,做好党派组织发展特别是干部发现和培养的工作。另一方面,党派成员要基于同样考虑加强自身修养。能力源于素质,源于文化和专业素养、理论修养、道德品质和道义操守。知性、理性和德性三者缺一不可。党派干部要有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必要的从事政治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有必要的反思和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提出合理的、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有高尚的情操和高远的境界,能够因此把知性、理性和德性这三方面切实地统一协调起来。在解决好源头问题的同时,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同样能够起到提升政策能力与政策水平的作用。关键是,要有意识地使党派方方面面、不同层次的自身建设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指向党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合理的政策影响。

这里要指出,民主党派的政策能力建设和执政党的政策能力建设是相同问题的不同方面,两者理应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不仅如此,民主党派政策能力建设也还有必要放到社会公众政治参与的整体中加以考量。现代公民社会当然希望看到民主党派在自身发挥更广泛、更具实质性的政策影响的过程中有所作为。总之,密切结合执政党、公民社会和自身努力,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一定能够实质性地提升政策能力,提升民主监督的质量,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卓越的贡献。